笔趣顶点

笔趣顶点>夜读的诗意 > 第208章 宣宗幸华严寺(第1页)

第208章 宣宗幸华严寺(第1页)

宣宗皇帝之三

寻幽古寺,情寄山川:《幸华严寺》赏析

幸华严寺

云散晴山几万重,烟收春色更冲融。

帐殿出空登碧汉,遐川俯望色蓝笼。

林光入户低韶景,岭气通宵展霁风。

今日追游何所似,莫惭汉武赏汾中。

《幸华严寺》是唐宣宗李忱游览华严寺时挥毫写下的佳作,诗中细腻地勾勒出华严寺的巍峨壮丽,深切地抒发了他对自然与佛教圣地的尊崇敬畏。

“云散晴山几万重,烟收春色更冲融”,首联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山水长卷。云雾悠悠散去,连绵不绝的山峦袒露在晴日之下,一重又一重,仿若无穷无尽,尽显雄浑壮阔之姿。随着烟雾的消散,春日的蓬勃生机愈发浓烈。“冲融”一词,生动地描绘出春色的明媚、和暖与生机盎然,让这幅山水画面充满动态与活力。诗人以“云散”“烟收”起笔,瞬间为读者营造出清新开阔、明朗舒展的意境,使人仿佛能切身感受到春日里那豁然开朗的畅快感,也为后文描绘华严寺的美景做好了铺垫。

“帐殿出空登碧汉,遐川俯望色蓝笼”,颔联视角一转,诗人登上华严寺的高处,将目光投向四周。华严寺的帐殿高耸入云,仿佛要冲破天际,直抵碧空,尽显宏伟气势,这不仅展现出寺庙建筑的巍峨,也暗示了其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。而当诗人俯身俯瞰,远处的山川映入眼帘,像是被一层淡蓝色的薄纱笼罩,如梦如幻。一仰一俯之间,“帐殿”的高耸与“遐川”的辽阔相互映衬,让华严寺周边的环境显得更为开阔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,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华严寺所处地势的高峻与视野的宽广。

“林光入户低韶景,岭气通宵展霁风”,颈联聚焦于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致。清晨,柔和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林木,斑驳地洒落在寺庙的门内,光影摇曳,如梦似幻,仿佛将美好的春光都收纳其中。而山间的清风,彻夜不停地吹拂,带来清新纯净的气息,让人神清气爽。这光影与清风的交织,动静结合,营造出一种静谧、祥和而美好的氛围,使寺庙宛如世外桃源,充满宁静与安宁,也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在这片宁静中获得的心灵慰藉。

“今日追游何所似,莫惭汉武赏汾中”,尾联诗人巧用典故,将自己此次游历华严寺的经历与汉武帝在汾水之畔的游赏相媲美。汉武帝曾在汾水泛舟,留下千古佳话,其游赏时的豪情与所见之美景广为人知。李忱在此处将自己与汉武帝相比,不仅是在盛赞华严寺景色的瑰丽,足以与汾水之景相提并论,更流露出一种身为帝王,能够领略如此胜景的自豪之情。这种情感的表达,既深化了诗歌主题,又使整首诗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从整体来看,这首诗宛如一首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赞歌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,对山峦、寺庙、光影、清风等元素进行精心雕琢,巧妙融合,营造出开阔、宁静且美好的意境。他对华严寺的描绘,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,更蕴含着对佛教圣地的敬畏之心,体现出自然之美与宗教神圣的和谐统一。而典故的巧妙运用,将诗人对华严寺的赞美之情推向顶点,让整首诗既有优美的意境,又富有深刻的哲理,引人深思。

整首诗语言清新质朴,毫无雕琢痕迹,却能将华严寺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。唐宣宗李忱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文学才华,为我们留下了这首描绘华严寺的佳作,让后人透过文字,也能领略到华严寺曾经的魅力,感受到他对佛教圣地那份深沉的情感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韩梦楼  末世降临废土求生  快穿:咸鱼女配她在各位面躺赢  两世都对死对头狠狠宠  嘿嘿,我可能不是只系统  F4与四位大佬疯狂宠  农村狼帝混都市  逆子别闹了,爹是木匠皇帝  崩坏:从最弱律者开始生活  废土生存密码  一个退伍老兵的另类江湖  重生只想养仨崽,绝色世子还要生  小懒懒爱吃小羊羔的新书  盗天骨  漂移与爱情  末世黑暗救世主  60空间,谁还不买几座四合院  乡野山村逍遥小神医  穿越兽世:团宠的我成兽神了  天生烂桃花,开局遇到海后学姐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